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为什么中国星空体育APP咖啡都卖九块九?
库迪咖啡作为九块九价格的发起者,依靠瑞幸原班人马和加盟商支持,迅速扩张门店。
03面对库迪的激进竞争,瑞幸也加入九块九价格战,但瑞幸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其不可能接纳九块九模式。
04由于九块九价格战,星巴克中国考虑卖身,吸引大型投资机构进来,进行彻底的本土化运营。
前几天爆出消息,星巴克正在研究中国市场出售股权的可能性,甚至已经开始评估有哪些潜在投资者可以接盘。
兄弟们,说不定再过两年,星巴克中国就是正儿八经的国资控股,人民的咖啡了。
至于为什么要卖身,原因也很简单,星空体育注册在遍地的九块九咖啡面前,二三十块钱的星巴克,实在是没有一合之力。
如今在国内,没有一杯咖啡能逃过九块九的魔咒。凡是高于这个价格的,都得花大力气说服消费者你值这个价格,否则咱们出门左转就能找到性价比更高的选择。
2023年2月,库迪咖啡发起了一场「百城千店咖啡狂欢节」,把单杯价格第一次拉到了九块九。
库迪的创始人陆正耀,也是瑞幸的创始人,如今瑞幸做得这么大,一大半的遗产都是陆正耀留下的。
但财务造假事件之后,陆老板被投资人扫地出门。于是库迪的创立,多多少少有点武侠片里,最会惹事的大师兄被逐出门派,浪迹江湖伺机复仇的味道。
偏偏这个大师兄,身上带着全套的「瑞幸心法」,只要有金主支持,开个小号,重建山门不是难事。
库迪从创立开始,就和瑞幸一样,用彻彻底底的数据驱动+互联网打法来做咖啡店,从账户收支、盈利测算到每个产品的盈亏,再到具体的销售分析、小时进单量的数据都非常清晰。
库迪高管很早就披露过单杯咖啡的成本结构。一杯咖啡的价格包括原材料、房租、人工、水电杂费的费用。
咖啡豆成本大概是两块到两块五,加上牛奶糖浆和包材,总原料成本五块五。至于其他费用,以单店每日销售400杯计算,平摊到每杯咖啡上的人工成本大概不到2块,水电杂费大概在两毛钱。
至于房租,有了瑞幸经验,库迪基本上不开大店,只开二三十平米的快取店。因此平摊下来,单杯咖啡的房租成本在一块两毛五。
加总一下,5.5元(原料)+0.2元(杂费)+2元(人工)+1.25元(房租)=8.95元,差不多单杯成本能压在9块钱左右,也就是说,九块九的定价,刚好在盈亏线上。不至于卖一杯赔一杯,但也绝对赚不到几个钱。
可以说,9块9的咖啡,一天必须要卖到400杯,400杯,就是类似库迪、瑞幸这类小店型+大连锁的生死线。
单日400杯不是个小数目,即使是如今的库迪,按照官方披露,常规门店的单日杯量也大概在300-450杯之间,这意味着许多门店还过不了这个生死线。
况且这个生死线还有个隐形条件,也就是门店数要多,要靠供应链大批量采购把原料价格压下来。
现在库迪门店数过万,妥妥的采购大户,但一年多以前,供应商可不一定愿意给库迪最低价格。
有媒体报道过,陆正耀出来创办库迪时,带走了很多瑞幸意向加盟商的资料和联系方式,这些人本来将心向瑞幸,奈何瑞幸没有接纳他们,于是被库迪截了胡。
加上库迪早期招商的时候都会强调,库迪咖啡创始人和团队是瑞幸原班人马,产品、供应链和瑞幸一样。很多加盟商加盟库迪,其实是把它当成瑞幸平替来加盟的。
有这么一手,库迪早期扩店扩得非常凶,几个月里就开出了三四千家门店,有了规模,成本就降下来了。
而且有了加盟商的支持,库迪敢于从一开始就和瑞幸打价格战,一开始是九块九,然后是八块八,再到现在是全场饮品常态化的九块九。
即使很多门店很长时间到不了400杯的生死线,也不影响库迪母公司的生意,反正都是加盟商在出血。
其他连锁咖啡品牌,哪怕可以在门店、产品、风格上学习瑞幸,也不可能像库迪一样,如同开了写轮眼一样拷贝整套瑞幸心法。更不可能在瑞幸的基础上,探索出九块九这么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激进玩法。
如果说库迪的九块九,是只针对瑞幸的宣战书,那么后续剧情就是整个行业,做咖啡的,不做咖啡的,都被卷进了这场绞肉机式的咖啡大战里。
有媒体报道过,陆正耀这边刚刚祭出九块九,瑞幸这边二代目掌门郭谨一就打算接招跟进。但却被真正掌握公司大头股权的投资机构拦了下来。
投资人的想法是,咱们瑞子财务数据特别好,感谢生椰拿铁争气,公司已经连续两年盈利了,再努努力,没准就能重新回到美股市场了,咱们老投资人也可以解套了。
况且库迪再牛逼也不过就是个创立四个月的新品牌,门店数都不到一千家,咱们没必要大动干戈。
于是乎,瑞幸的反应慢了一拍,没有在2023年第二季度就跟进九块九大战,只是简单地禁止了公司的上游供应商向库迪提供服务。
就这一丝犹豫,给了库迪一线生机。陆正耀带着库迪在一个季度里,狂开3000家店,等到瑞幸发现陆正耀复仇的火焰烧到脚边时,这个品牌已经是坐拥4000家门店的超级玩家了。
瑞幸的接招,给了库迪更加激进的动力。既然你也搞九块九,那我们这边就更凶残一点,八块八,比谁玩得大。
而且开店也不能停,赚不赚钱先不管,先苦一苦加盟商兄弟们。有媒体报道,库迪最厉害的招商人员,单枪匹马一年谈下了80家门店的加盟。到库迪成立一周年的时候,门店数已经超过6000家。
在库迪的自杀式的价格战和扩店战面前,瑞幸不得不加大九块九优惠券的投放力度,并且同样深入下沉市场开店,在每一个写字楼,每一个社区,每一个学校周边与库迪展开门店点位的争夺。
结果就是,瑞幸的单杯利润和门店平均杯量,在2023年下半年双双下滑,连续连续两年盈利的瑞幸,被这场价格战重新拉回了亏损线之下。
幸运的是,亏损也不是毫无收获,尽管此时的瑞幸已经不可能一鼓作气绞杀库迪,但扩张的步伐算是暂时遏制住了,一段时间里,它的门店数停留在了六七千的规模上,没有进一步增长。
尽管它们谁也没法杀死谁,但两个品牌加起来两万多家(现在三万多了),这个规模足以改变中国消费者的心智,重新树立价格锚点。
而当九块九成为咖啡的「标准价」,每一家手头稍微有点资本的连锁咖啡,都不得不选择把价格打到九块九甚至更低,否则就是主动放弃咖啡业务。
麦当劳和肯德基迫不及待把旗下「麦咖啡」和「肯悦咖啡」独立出来,也推出了个位数价格的咖啡。
原本主打高端市场的加拿大连锁咖啡品牌Tims,也选择以优惠券的方式,把咖啡价格拉到九块九。
甚至九块九的创始者库迪,如今也加码搞了全场九块九,而且号称做好了三年九块九的打算。
可以说,九块九已经成了一个价格黑洞,牵引着所有咖啡品牌把价格降到这个区间。而那些不愿降价的,或者不能降价的,就要承担不降价的结果。
像价格带在20元左右的Manner,还能维持一千家左右的门店数,而价格更高的M Stand和皮爷,门店数则是被封印在了一两百家的水准。
更惨的还有Seesaw,这个曾经中国精品咖啡的代表品牌,随着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,门店一家一家关闭,可以说已经退出了连锁咖啡的主战场。与Seesaw一起的,还有一大批没能力压低价格,只能选择倒闭或者收缩的小型咖啡连锁。
如果对比一下星巴克和瑞幸今年三季度的财报,就能理解星巴克中国如今有多焦虑。
结合一下瑞幸单杯价格只有星巴克一半不到,甚至只有三分之一,可以理解为,瑞幸一个季度的出杯量,起码是星巴克的4倍。
更凶残的是,就在第二季度,瑞幸营收还落后星巴克31亿。没想到,只用了一个季度,星巴克就连瑞子的车尾灯都看不到了。
如果中国只有一个瑞幸,也就算了,可怕的是中国咖啡市场现在遍地「小瑞幸」。
可以说,如果星巴克不跟进九块九,或者说不做更激进的降价,那么接下来把它揍得满头包的,可能就不只是瑞幸了。
因为星巴克和前面我们提到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同,它不是一家咖啡品牌,也不是一家真正的卖产品的餐饮企业,而是一家房地产公司。
所有聊星巴克这家企业的,都会提到它「第三空间」的概念,也就是不同于家和办公室的空间。
它把店开在商业中心,其实是给那些会议室不够用的公司当临时会议室,给不想在工位上工作的社畜当工位,给约面试的招聘者当面试间。30块钱一杯的饮料,一大半付的都是「空间临时使用费」。
在所有的咖啡品牌里,只有星巴克能做这个生意,是因为它在房租上的议价权太强了。
星巴克这种强势的国际品牌,在进入一些新的购物中心时,往往能拿到更长的免租期和更低的价格。而且还可以采取流水倒扣的方式,按营业额分成来交租。大概房租成本能控制在8%左右。
如果大家拼的都是「第三空间」,那么星巴克在「空间」这项最重要的原材料上,成本就要比所有对手低15个点,根本没得打。
但如果某天,星巴克加入了九块九大战,它还会有如今的品牌号召力吗?还能让综合体的招商经理给它超长的免租期吗?
不可能了吧?你都和瑞子库子一个价了,还谈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,还谈什么品牌价值?
要是真这么做了,以它目前在全国各地7000多家门店,许多门店都在大型商场一楼最显眼的位置,它敢明目张胆地降价,商场就敢大大方方地收它高租金,到时候就是关店跑路的故事了。
所以说,如今的星巴克,不可能真的把自己降价到九块九,现在靠着各种优惠活动或者闲鱼代点单,把价格变相降到20出头,已经是它的极限了。
九块九的战役,它参战也不行,不参战也不行,这是个死局。唯一的解法,就是趁着星巴克这块牌子还值点钱,吸引大型的投资机构进来,卖个好人家。
而且,参考历史我们会发现,当这些国际连锁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局,完全交给中国本土团队,进行彻底的本土化运营,往往能找到出路。
再比如麦当劳变成本土企业金拱门,展开数字化和品牌更新,收获一大批麦门信徒。